第一版主
繁体版

第103章 战略级忽悠(1/5)

    对于实在无法巧立名目在用途层面掩饰的技术,顾骜确实另有办法解决,那就是在采购方的身份层面,进行掩饰:

    正如哥买一架武装直升机,当然可以像凯奇叔在《战争之王》里演的那样,把火箭发射巢和地狱火导弹拆掉另运、然后把机体本身按“人道注意救援直升机”报关,填上一个布基纳法索的收货地址,最后给军火出口国的某些要害节点的海关-官员暗中不可描述一下。(电影里这个情节是拿80年代真实案例改编的)

    但如果哥买了一枚小型导弹,小到不能把弹头改成卫星那种,那当然不可能为这枚导弹编造出一个非军事的用途了。

    这时候,你就得乖乖地名副其实,打着买导弹的旗帜,也实打实走买导弹的路子。

    但是,导弹买主是谁,依然是可以作弊的。

    在和平年代美国人的军售或者工业母机相关装备的销售,都是严格全程监控的——

    举个最通俗的例子,就像顾骜此前去好莱坞买敏感的高端器材,人家还会派个技术支持工程师全程跟班,名义上是提供技术服务,实际上兼职防止你拆开测绘。

    但这种监控也只在和平、透明的环境下有效。

    如果明年要买一枚导弹的人,不是某国政府,而是阿富汗的游记队呢?美国人怎么确保查账?

    理论上,他会派出一个个中情局的特工,渗透进去当教练,顺便监控用途。但教练总会被邪恶的苏军杀死,或者出现各种意外,总之不如和平年代那么透明。

    (注:严正声明,主角只是提纲挈领出谋划策的,是总结经验、定指导文件的人,不负责具体行动,请不要把主角当成间谍。他不会亲自去阿富汗,本书也没有相关剧情。也绝不会跟阿富汗的外来邪恶势力交易,这里只是打个比方。)

    又比如美国政府明明对伊拉克和伊朗都很仇视——对伊拉克仇视是因为73年侯赛因国有化油田开始就已经仇视了,对伊朗则是79年2月伊朗变局之后。

    由于美国不方便向两个他们定义上都属于邪恶国家的国家卖东西,就要找代理人。

    这时候,如果一家在伊拉克的、明确有伊官方和军方隐约背景的采购公司,通过代理人辗转掩饰买到了东西。这些东西最后也确实炸到了伊朗人头上。

    只是在爆炸之前的时间差里,有没有被人拆开过、研究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