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版主
繁体版

第117章 成长不需要时间(1/5)

    说相声的那个郭的纲,虽然没什么文化,但不得不承认,人家对人情世故确实看得透彻。

    此公便有一句著名的粗鄙之语:

    成熟需要的不是时间,而是经历。一个人活到90岁都没经历过,他也成熟不了;但如果10几岁就经历了,很快就能熟。

    在马风的养成问题上,顾骜也意识到,让他把人生的各个阶段都经历一下,确实是很有好处的。但年限上,就没必要照模照样按历史摆那么多年了。

    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,做重复性的事情,其实太久了也不会有成长,到后面就陷入心理舒适区,工作手腕僵化了。

    趁着年轻生意小,让马风当两年老师,是可以接受的,但是当6年,就浪费了。后面多出来的4年锻炼的不一定是能力和见识,充其量只是耐性、品格。

    所以,顾骜稍一盘算,就用了自己的关系网,决定把前世马风的7年大学老师、商务部公务员的经历,压缩到3年。

    毕竟,在事业单位和机关,也有在企业永远学不到的东西。

    然后,就来全心全意为顾骜奋斗吧。

    为了更好地让马风利用好未来的一两年,顾骜忍不住结合自己的经验,大谈炎炎地反向灌鸡汤。

    哪怕是到了什刹海、把李联杰接上之后,依然喋喋不休指点江山。

    偏偏顾骜说得还很有道理,让所有人都叹服不已,丝毫不觉得他碎烦:

    “风子,你去当两年老师也好,我提前关照你几点——当老师,最锻炼的才能,就是怎么跟外行人把事情说清楚、说服。

    你原先跟着我,进步太快了,接触的也都是成功人士、各界精英。所以你习惯了跟明白人说话,一点就透。

    当了老师之后,你就会发现,搞研究越厉害、做论文越扎实的科学院、大教授,教学水平不一定好。因为这些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把交流者也想象得很牛逼,他们不会展开细讲,也不会换位思考。

    而老师要想教得好,最关键的就是设身处地、换位思考,把自己的智商假设降低到跟听的人差不多,然后去研究怎么说能让人听懂。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后,你将来才能彻底学会如何笼络团队、如何鼓舞人心,让人觉得你是真心为他着想,乐于为你效死力。

    我给你定一个目标:你去了电子工学院后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